黃岡新視窗網消息(黃岡電視臺記者 段雄)如果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著名的詩詞,讓杏花村這個地方成為千古絕唱的話,那么我們也可以自豪的說,蘇東坡的一首詩詞讓黃州和清明完美地結合了起來,這首詩詞就是著名的“寒食帖”。
寒食帖全文分為兩部分,分別為60字,加起來120字,全文是這樣的:
“自我來黃州,已過三寒食,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兩月秋蕭瑟。臥聞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暗中偷負去,夜半真有力。何殊少年子,病起須已白。”
“春江欲入戶,雨勢來不已。小屋如漁舟,蒙蒙水云里。空庖煮寒菜 ,破灶燒濕葦。那知是寒食 ,但見烏銜紙。君門深九重,墳墓在萬里。也擬哭涂窮,死灰吹不起”。
寒食帖寫照了蘇東坡先生在黃州的真實境遇,通過東坡先生的描述,傳神刻畫了生活的場景,可以看出當時他的物質生活是非常艱苦的,濕冷的外部環境,導致先生情緒低落,神態沮喪,但生活的困苦并沒有泯滅先生的詩興和豪情,逐漸狂放的字體,表明了情緒的迸發,對于生活的拮據,沒有更多掛懷,反而表達了作者直面困頓的執拗與倔強!寒食帖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位豪放派詩詞大家的心路歷程。
據了解,在黃岡蘇東坡紀念館內珍藏的寒食帖手稿系高仿品,其真品現在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,可謂是價值連城。
|
|